邮箱:yiyouhengxin@163.com
手机:0531-87595859
电话:0531-87595859
地址:山东济南历下区解放路43号银座数码广场707
来源:米博 发布时间:2024-07-06 05:15:10 阅读:1 次
随着工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许多传统技艺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也有一些工作室和手工作坊,致力于再现和传承那些古老的手工艺,在繁华、喧闹的现代都市给人们提供一个了解古老文明发展演变历程和体验传统手工艺的场所,让传统技艺焕发时代新活力。
在北京市东城区赵府街有一家名为“我是楮先生”的手工纸工作室,墙上陈列着精心装裱的一百多种中国传统手工纸样式,默默地诉说着两千年来传统手工纸的魅力,展现各地区不同民族的多样文化。工作室的创始人崔振硕和杨波收集了全国各地现存的五百多种手工纸,他们盼望将传统手工纸的真实样貌呈现在更多人眼前,并让这项传统行业得以延续和发展。
崔振硕和杨波真正与手工纸的结缘是偶然的一次“打假”事件。2018年,他们通过社会招聘进入一家造纸国企工作,崔振硕负责线下物流,杨波负责布展做活动,与造纸技术并不直接相关。其间,一位民间号称“造纸大师”的专家借用该企业的库房制作一张宽三米长一百米的纸,二人被领导派到现场监督。此事激起了他们对手工造纸技术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然而,通过与“大师”的接触和交流,崔振硕和杨波却发现“大师”并非专业技术人员。所谓的“大师”其实根本不会手工造纸术,他雇佣会造纸的老师傅们做工,对外却包装营销自己为手工纸“大师”,而实际上这些老师傅们才是真正的造纸大师。
最终这次造纸的项目被叫停,这些老师傅们手中的真本事却给崔振硕和杨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燃起了他们对手工纸的浓厚兴趣。“在逐渐了解了手工纸之后,我们就发现其实里面的门道还是挺多的,我们大家都希望了解一些真正的手工纸匠人。”崔振硕说。
崔振硕和杨波留下了老师傅储诚炎的联系方式,约定在来年开春后启程去到储师傅的工坊拜访。在经历了高铁以及颠簸崎岖的盘山路后,他们终于到达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毛尖山乡,由此开启了传统手工纸坊的探寻之路。储师傅的工坊离村十五分钟车程靠近一片小水潭附近,二人在这里看到了储师傅的看家本领,还有他的作品—以桑皮、三桠、构皮、青檀皮等植物为原料制作的手工纸;他们了解了传统手工纸坊以家庭作坊的方式,分工明确、密切协作的制作流程。
离开毛尖山乡之前,储师傅把一位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员介绍给崔振硕和杨波,还“借”给他们三刀纸以备未来起家做推广。回京后,他们与馆员取得联系,获得了一些手工纸坊的联系方式,又去到新疆、西藏、云南、贵州、海南、安徽、浙江等17个地区探访更多手工纸的奥秘。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份古老的东方智慧取用树皮、稻草、棉花等天然植物为原料,通过挫、捣、抄、晒等步骤制作而成。各地方因其自然天气特征情况和地域文化选用的原料和制作技法皆有不同。
杨波向本刊记者介绍了两种广泛采用的造纸工艺:抄纸法和浇纸法。抄纸法通过在纸浆中加入纸药悬浮剂再与水搅拌,待到纸料充分悬浮后,用帘模抄出后晾晒,如此做成的纸张纤维分布均匀,古代文人墨客多用其创作书法、绘画、扇画等。浇纸法则是将纸浆直接浇到帘模上,纤维分布不均但较为厚实,与抄纸法相比速度较慢,多在民族地区沿用,如在新疆制作鞋垫、止血带等;在西藏,人们会用其来抄写和保存经文;在云南,也会用来包装茶叶、中药等。与机械化造纸的纤维无序性排列和偏硬的质地相比,手工造纸的纤维排列有序、质地绵软,广受书法家、画家等艺术家的青睐。
制作手工纸的每个步骤都有独特的技巧和工具,一代代匠人们以严格的标准和娴熟的技法传承着古人的智慧。“手工纸最大的特点是它是有‘温度’的纸,不像现代机器批量出产的纸,冷冰冰的。因为是作坊式生产,纸的厚度和尺寸是能够准确的通过需要来定制调整的,还可以用各种原料进行搭配,非常个性化。”杨波说。
崔振硕和杨波在探访中发现,由于纸坊大多地理位置偏僻,传统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让匠人们无法与市场直接建立联系,二人便萌生了创立工作室的想法,在纸坊和购买者之间搭建一个交易的桥梁,同时也能作为一个推广中国传统手工纸的平台。2019年,二人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我是楮先生”。
“楮”是一种落叶乔木,楮树皮在古代是一种常见的造纸原料。唐宋八大家韩愈曾在《毛颖传》中写到:“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楮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此后,“楮先生”成为中国文人对纸的别称。二人以此典故为工作室命名。
除了售卖手工纸及相关的文创产品,他们还利用探访的经历制作了《中国手工纸样册》系列。彼时还在国企工作的二人在一次与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古籍修复专家杜伟生接洽时得知,20世纪90年代,大英博物馆馆藏的一批中国纸质文物需要修缮,英方团队联系中方来寻找原材料,然而中方没找到对应的纸张,杜老先生最终采用了来自日本的纸张做修复。二人了解到原来日本有一套完整的追溯体系,能找到各种纸的样式、技法、传承人等信息。然而,当时在中国还没有这样的体系,以至于修复师无从找到需要的纸张。“这件事对我们的冲击是挺大的,我们的探访发现其实不是没有纸,而是大家不知道在哪里。后来我们通过种种渠道,越找越多。”崔振硕说。
根据探访的经历,二人于2021年开始陆续推出《中国手工纸样册》系列,每册收集三十种手工纸样式,每张纸都由原产地纸坊的匠人们手工制作,再经过挑选和剪裁以窗口式的活页设计布局成册。目前该系列已制作两册,二人计划制作到十册。“我们大家都希望这个册子能为真正需要用纸的人提供一个找纸的途径。通过这一种阅读式的设计,我们也希望更多人通过翻看能了解到中国有哪些手工纸,起到较好的传播作用。”崔振硕说。
二人还在美术馆等公共空间举办线验坊、讲座沙龙和公益课进校园等活动,仅在2019年就举办了四十场活动。通过用手工纸制作的文创产品,如花草灯、书签、冰箱贴、墨流纸等,让更多孩子和喜爱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人通过真实的触感感受传统手工纸这项发明的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能跟手工纸结缘,不是因为我们俩多喜欢纸,而是传统手工纸本身有足够大的魅力吸引我们做这件事。你越干越觉得这里有太多东西有必要了解和传承,太多背后的故事在吸引你。”崔振硕说。
新闻中心